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要求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把园区建设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中,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产业园区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拉开全市园区建设序幕以来,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园区先后设立并快速发展。其中开发区贡献了全省开发区30%以上的营业收入、40%以上的税收收入和80%以上的进出口额,充分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这其中,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以全市1.6%的土地面积,撬动了14.5%的GDP,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目标远不止于此。再攀高峰,成都高新区将锚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大力开展“立园满园”行动,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力争实现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排位晋升。

图片3.png


追高逐新

国家级高新区集聚发展新动能

高新区,顾名思义就是要又“高”又“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高水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技术产出支撑新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紧扣又“高”又“新”的要求,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激发澎湃新动能,以服务的全面提升凝聚高质量发展奋进之力,为成都迈上经济总量2.2万亿元的新台阶作出了贡献。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都高新区把创新驱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始终充当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一个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正加快形成。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看,成都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等7家战略平台,目前已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67个、占全市46%;全国首创“中试+”生态,已建中试平台49个,助力180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岷山行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形成全球或全国首创技术5项;聚集各类人才80万人、国家级人才489人;形成中西部产业园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集群,天使基金、科技信贷规模双破百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781家、占全市36.7%。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都高新区还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3+10+6”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3大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等6大未来产业。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绩——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别实现营收4849亿元、1276亿元和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7%、14.3%和40.3%;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9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70%。

今年,成都高新区年产业总规模将达8600亿元。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我们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率达到26.6%,并通过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累计走访服务企业7064家,收集问题诉求2986个,办结率达98.43%。”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推进实施聚链升级、金融惠企、服务便企等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精准画像

产业创新集群显特色

“园区与产业是孪生体,园区的功能定位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配。”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今年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和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4)榜单来看,成都高新区入围了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百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榜单。

实际上,成都高新区依托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未来科技城组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并围绕各园区资源禀赋,为产业做精准画像,使每一个园区在各自领域都能照亮产业发展的道路。

例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西区)——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为主要发展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重点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等5大领域和核酸药物、新型疫苗、体外诊断等18个细分赛道。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通过打造科技创新与国别合作产业高地,策划建设微波射频、低空经济等13个专业科技园,提升3个国别合作产业园区承载力。

其中,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示范区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由新加坡与四川省携手打造的新川创新科技园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医学等相关产业,已聚集海光、鼎桥、阿斯利康等180余家高科技企业,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各类人才4万余人。2023年,新川创新科技园企业营收达到650亿元,增长19%。

成都高新区还坚持政策向专业园区聚集,厚植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沃土”。

“我们依托电子科大等高校院所创新策源优势,配齐创新人才、创新主体、产业基金、产业政策等创新生态。特别聚焦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创新集聚、产业集群、政策集成、人才集中、服务集约的特色‘园中园’。”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平台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首批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天府软件园通过持续招引、培育优质企业,形成涵盖应用软件、通信技术、IC设计、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助力成都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串珠成链、联合融通。一个个垂直崛起的园区错位发展、优势叠加,变成了一块块产业的“磁石”,为成都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4.png


乘势而上

激活全域发展“一盘棋”

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释放出下一步发展的强烈信号:成都将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体量最大的园区,责无旁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作示范。

如何做?路径已明——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

为积极融入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中,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天府绛溪实验室将积极打造大装置、大平台以及中试平台、技术验证场景等,为相关产业主体提供验证测试服务,助力新的产业技术转化应用并落地园区,切实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正锚定人工智能、新医学等产业赛道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打造2万平方米的新加坡创新中心二期,预计年内开园。“我们将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舒心发展,增强园区服务保障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5.png


天府国际生物城则紧盯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技术前沿,锻造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优势赛道,构建“1+7+N”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厚植专业园区引领优势,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高质量产业园区建设。

在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伟看来,园区是企业发展的承载之地,是产业的聚集之地、创新之地、融合发展之地。只有园区扮演好了应有的角色,企业才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产业才有更有力的发展支撑、经济才有更强大的发展保障:“我们将通过强化特色发展、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服务能力、平台搭建能力推进园区产业服务的深度和精度,推进企业高质量聚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大会召开后几天内多个产业园区的“活跃”可以看到,成都高新区趁热打铁、乘势而上,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园区发展活力,一盘高质量发展的大棋正在被全盘激活。



来源:成都日报